第二卷 青云之路 12、青云山 (第2/2页)
我本来也没有想再求签,但见小道士这么热情,反正躲雨也是闲着,于是回了一句:
“那就有劳小道长了。”
就跟着他再次来到求签的地方。
还是进了原来抽签的那个房间,我一看,和原来的布置完全没有区别。小道士来到圆台面前,直接拿起木锤,轻轻在圆台边缘仍是敲了三下,但我隐约中觉得敲的地方和上次有区别,而且,我也突然想起他似乎没有问我求哪一方面的签。
我正想着,只见那只老龟又以看似笨拙但直接的方式已经叼回了一根竹节放回陶碗里。小道士抽出竹节里的黄色卷纸展开后递给我,我定睛一看,只见上面的毛笔字写道:
由来富贵凭天定,青云有路亦难行。
登高望远揽胜景,繁华落尽洗铅尘。
“青云有路亦难行”,看来我的前途注定多坎坷了,“登高望远观胜景”,是不是说我还是有机会登上高位呢?,我心里这样想道。
我正边看边想,正想问问小道士,却听旁边小道士说话了:
“家师有请,家师今天一早就交代过了,今天求第一签的施主,家师要单独见一见。”
老道长今天居然在,而且这位如此神秘的人物,竟然要见我,到底是为什么呢。我突然有点激动。这位传说中的世外高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小道士带着我走过长廊,穿过三清塑像的大殿,来到旁边房间的门前,小道士敲了敲门,听到里面一声浑厚的声音:“进来吧”。
小道长推开门,带我进入了房间,只见室内上方坐着一人,但第一眼一看,让我大吃一惊,这人完全不像我想象中鹤发皓首道长的形象,而是一位看起来约摸只有四五十岁的中年人,除两鬓头发略有花白外,头发竟然大部分是乌黑的,这应该就是老道长了。
“施主请坐”,老道长说道,声音还是那么浑厚,“上茶”转头对小道士说。
这让我想起了“坐、请坐、请上座”,“茶、上茶、请上茶”的故事。我一开始就能得到“请坐、上茶”的待遇,还是不错的。
“谢谢大师。”
我道了声谢,就在对面的木雕椅子上坐下了。这才仔细看了看老道长,他身上并没有像小道长那样穿道袍,而是普通的深色唐装,脚底穿着深蓝色的圆口布鞋。整个人显得很清瘦,但看起来却精气神十足,一双眼睛更是看似清澈而波澜不惊,但给人的感觉却深不可测。
整个房间布置也很简单古朴,除几张雕刻的很精致但有些陈旧的木质椅子和茶几外,别无他物。
“施主最近可是感觉诸事不顺,胸中郁结呢?”老道长开口了。
“正是如此。”我回答道,同时有些惊奇,老道长竟然知晓我的心理状态。
“佛家讲四大皆空、六根清净,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人皆有七情六欲,更何况你本非修行之人,遇不如意之事而郁结,也属正常”。
“但福祸因缘,皆有定数,不可强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道长继续说道。
“请大师指点。”我真诚地求教道。
“你本是具有慧根之人,顺从天意,遵从本心便可,无需因为一时的不顺强求因果,更无需刻意改变自己。”
“大师,这正是我困惑的地方,道家讲顺从天意和无为,自有道理,但如果人的一生不积极作为,那似乎也太过平淡了,对整个社会的进步似乎也不利吧。”
这时,小道士将一杯茶放在茶几上我面前的地方,就坐在我旁边的椅子上了。
“我师父不喜欢别人叫大师。”听我叫大师,小道士对我说。
“玄顺”,老道长对着小道士说,我这才知道小道士道号玄顺:“你的心中还如此在意称呼,怎么称谓只为俗世之人所在意,我并不在意称呼,这位施主称呼我出于自然,便也无所谓,若有人出于刻意,也只是因人性不同,我反对的只是刻意而为,而非形式上的称呼。”。
“是”,小道士应了一声,便安安静静地不再说话了。
“先喝茶”,老道长招呼着。并没有马上回答我的问题。
我端起茶杯,只见茶水,呈现墨绿色,散发出一阵幽香。轻啜了一口,我并不懂茶道,但却觉得那茶水一触舌尖,便有一种清新畅快的感觉,清香片刻便充盈于唇齿之间,并直入五脏六腑,觉得全身畅快起来。
“好茶!”我不由得赞道。
“施主可知此茶是何茶,产于何地吗?”老道长问。
见我没有回答或是本身就没有想让我回答,老道长紧接着说道:“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如此好茶,竟是产于我们道观。”
这下我吃惊了,华江省并不是一个产茶的地方,而在此山峰上,却有此好茶。
老道长看出了我的吃惊,接着说道“而且这几株茶树并不是我们刻意栽种,而是自然长出来的,已经有一百多年的树龄了”。
“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自然界如此,人亦如此”。老道长也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只有遵从天道规律方有正常结果,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
“道家讲无为,并非无所作为的意思,而是要顺从天道而为之。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昌,逆之以治则亡。在顺从天道的基础上,还是要积极作为的,但切不可刻意为之,更不可逆势而动。”
“可是天道到底是什么,具体到每一样事物,也不是人人都能明白的,如果不懂天道具体何为,又怎么能做到顺从天道呢?”我还是有些不明白。
“见道方修道,不见复何修?这确实是个问题,这就看悟道了,道不是人人都能悟的,悟道也要讲究顺其自然。悟道既要看人有无慧根,又要讲修行。”
“那是不是出家人更容易悟道呢,因为他们经常修行?”
我继续问。
“非也,我所说的修行,并非出家之意。修心养性,使之融入天道,人人皆可为之,有慧根之人,只需遵从本心,排除外界的干扰,而如果杂念太多,则另当别论了。就像一块土地,如果本身就长满了禾苗,我们只需除草、浇水、施肥即可,而如果这块土地本身就长满杂草,我们还需要彻底翻土,重新播种。”老道长继续不徐不疾的说道。
“合乎天道,是不是就是常说的善呢?”
“既是也不是,合乎天道,既有善的存在,也不能完全消除恶的存在,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那就是说允许恶的存在了。”我还是有些不明白。
“不是说允不允许,而是本身就存在,不是你允不允许的问题,天下有些事情,本就是善恶难分,过分拘泥于善恶之念,反而失去了本真。”
“也不需要与恶作斗争?”我问道。
“善恶皆有因果,一切皆有定数,善恶之间,如影随形,善常有恶相随,恶自有善制衡,无需刻意为之,但如果本身合乎定数,自当按天意行之,只是不可强求。”
“嗯,明白了。大师还有什么指点的。”
“今日之社会发展,一往无前,东升西落,盛世可期,正合乎天道。有才学之士,当顺乎天意,以所学所能开创一番事业,不可因外界的非议和一时的不如意而改变本心。”
“多谢大师。”
“但世事变幻,古往今来,名利皆如过眼云烟,一切皆是虚空,尘世中福祸相依,善恶难分,早晚施主会开悟的。我这里有一首诗相送。”
说着老道长在旁边的案几上铺开宣纸,旁边玄顺早拿过来毛笔和墨汁,只见老道长用漂亮的小楷在宣纸上写道:
问道但求因果,凡尘自有福祸。青史里几行名姓,只不过荒冢过客。红尘中一番名利,也尽皆浩渺烟波。笑王侯将相,公卿贵胄,由谁诉评功过。叹名士高人,凡夫俗子,何人识得善恶。归去来兮,只白云青山,晚霞如歌。
看完这首诗,我似有所悟,又好像并未完全明白。看老道长似乎已经不想要再开口的意思,我也不好再多问了。
走出清风观,不知道什么时候雨已经停了。往山下看已是一片广阔的云海,云雾缥缈着、氤氲着,仿佛仙境一般。远方东边的天空上,还飘着少许乌云,在最黑最大的一片乌云后面,太阳隐隐约约探出小半边脸来,但霞光已经大有要冲破乌云之势,把大半块乌云映射得乌黑中又带些许金色,煞是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