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迹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匿迹书库 > 原始人日记 > 第441章 扩大炼铜规模

第441章 扩大炼铜规模

  第441章 扩大炼铜规模 (第2/2页)
  
  徐晨捏着下巴沉吟片刻之后眼神一亮想起一件事,然后笑着说:“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只要你们同意这样换,我会帮忙解决交换的方法,保证大家不容易弄错!”
  
  龙和一群乌族猎人瞬间脸色轻松下来。
  
  所有人都知道徐晨聪明的不像人,而且也对他无比敬畏和尊重,因此徐晨说有办法,所有人都不疑有他,一群人纷纷开始讨论如何在这里修房子,安排哪些家族的人前来居住开矿冶炼等。
  
  七嘴八舌讨论一阵,徐晨也没怎么听明白,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他只需要乌族按照他的计划进行就行了,安排一群人专门住在这里开矿冶炼,成为人类第一批专业矿工和冶炼工人,完全脱产工作。
  
  至于食物,一个几十人规模的队伍,就算乌族自己实际上也能养活,只是压力比较大,若是分散开从各部落采购粮食,则不光乌族巴族,附近的胡族,更远的木牙族和季族苍族甚至恰族拱火族,只要他们愿意,也可以拿出一小部分粮食前来交易。
  
  虽然眼下除开巴族之外所有部落粮食都达不到完全富足阶段,但毕竟眼下采集和狩猎还是主要生存手段,种植养殖多出来的粮食其实都可以算是储备粮,应对冬春时节采集和狩猎完全不够的时候作为补充食物,实际上各部落经过一两轮建房和垦荒之后,从今年开始就会进入一个相对安宁的发展期,不再需要那么多的人参与修房子垦荒,各部落就会有更多的人口空闲出来继续狩猎采集,发生粮食危机的可能性很小。
  
  各部落因为缺少财富,无法从巴族获得更多的青铜器和马车独轮车等先进的生产生活工具,若是出售一些储备粮就能够换到这些东西,相信很多部落都会心动,毕竟减少一些储备粮食,顶多就是让男人女人更加辛苦一些,不会对生活有太大影响。
  
  另外巴族也不缺粮食,兽皮这些就更不缺了,因此巴族眼下也需要更进一步让财富向高价值物品更替,提升巴族的财富品质,而不是看着满仓库腥臭发霉的兽皮沾沾自喜。
  
  徐晨在山谷中呆了小半天时间,详细指导了一下冶炼厂的具体修建方案,然后又把几个监督挖矿的首领叫过来,对混乱的开矿提出了非常严厉的批评,要求所有人以后不能胡乱开挖,而是要按照区域进行有序开发,同时对于无用的碎石进行固定区域处理堆放,不能继续眼前这种乱糟糟随意倾倒的情形。
  
  为了让铜矿开采更加秩序,同时延长开采时间,尽量不造成浪费,徐晨大半时间都用在溪谷两侧的勘察指导上,直到太阳偏西之后,这才带着龙等一群猎人出山回到乌族栖息地。
  
  在这里,他召集小女巫妹妹,乌族族长和一群家族首领开会讨论如何更进一步的扩大加快铜矿开采和冶炼的安排。
  
  内容自然和他在山谷中策划的一样,要乌族全力配合安排。
  
  对于徐晨的安排乌族全体领导层都没有推辞,对于徐晨提出的冶炼厂所有人脱产工作的事也没有太大抵触心理,表示只要徐晨真的能够想办法解决食物问题,他们全体乌族人都可以去挖矿冶炼。
  
  毕竟种田打猎这么辛苦,每天挖挖矿炼炼铜就能换到各种粮食和美味的咸鱼腊肉甚至是美酒,这种幸福生活哪里去找。
  
  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乌族的这个美好的想法注定不会成功。
  
  徐晨一口就拒绝了。
  
  因为他完全满足不了。
  
  于是参会的乌族人一阵的叹息,当然,她们瞬间也更加明白了铜矿对于乌族的重要性,只要他们守着这座铜矿,乌族将来就会非常富足。
  
  因为眼下乌族就是所有部落除开巴族之外最富裕最强大的一个部落。
  
  整个部落除开庞大的人口和农田房屋之外的几乎所有财富,都来自于铜矿的开发。
  
  两年之前还极度稀缺的陶器,他们每个月可以用铜换好几百个。
  
  如今各部落都还极度稀缺珍贵的青铜器,乌族已经有了上百件,再加上猎人和军官队伍徐晨发放的一批刀剑匕首,数量已经接近两百件,几乎和人人都拥有铜器的巴族不相上下。
  
  虽然眼下依旧还需要大量的青铜刀斧和铜锄铜镐,但至少已经不再稀缺。
  
  这些青铜器都是他们用铜从巴族换来的。
  
  甚至在这次巫祝大会上,他们还用一些陶器和一些品质不太好的青铜器,和拱火族羽公族交换回来不少的优质兽皮。
  
  因为巴族眼下已经不怎么收购兽皮了,即便是要,也都是挑选狼熊虎豹或者野牛野猪这些要么柔软厚实要么结实耐磨的高档皮货,乌族就可以把握这个良好的机会,换购许多冬天御寒的兽皮。
  
  《一剑独尊》
  
  实则乌族可以用铜从巴族交换到一切他们想要的东西,包括马车、独轮车、麻布、盐、甚至粮食和美酒。
  
  只是眼下铜产量一直上不去,只能交换最紧缺需要的东西罢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