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章 两条路线!(第一更!) (第2/2页)
几秒钟后,他收回目光,将自己的笔记本摊开放在面前,又从陈峰手中接过沈建军发过去的文件,将文件放好,他这才抬手示意沈建军发话。
得到他的示意,沈建军大大咧咧地翻开自己面前的文件,轻声道:
“林总,我们魔都的条件也已经发给你了,我觉得我们的条件已经足够优厚,所以,我也觉得没有必要继续谈下去。”
“我觉得我们已经可以直接签署相关的协议文件了。”
“并不!”林语轻轻摇头,拿着钢笔在面前的文件上勾勒出一些文字,左手两根手指随手夹起文件,将写满文字的页面转向沈建军。
等对方注意力落到文件上,他才再度开口:
“我现在需要沈市长确认一点,魔都到底是要转型成劳动密集型企业城市,还是转型成高新科技以及金融城市。”
“如果沈市长无法给出相应的答案,我觉得……”
“那1万亩土地有一点点烫手。”
双方之间的距离并不远,只有一张桌子,那桌子的宽度也不到两米,林语手中那份文件上被标注的位置,沈建军一眼就看得出来。
是他们要求的,解决就业岗位的部分。
搞清楚林语要说的条款,沈建军不带一点犹豫,他上半身波澜不惊,放在桌下的右脚却是悄悄抬起,然后一脚踩到劳动局局长脚上:
“林总,这个条款的详细制定规则,是我市劳动局经过详细测算,然后得出的数据。”
“如果您有什么想法,可以问我们劳动局的同志。”
“啊,对对对!”旁边,劳动局局长武开山拼命点头,然后趁着点头的功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手抹过眼睛。
脚好痛!
擦掉眼角流露出的泪水,武开山翻开自己面前的笔记本,对着上面的数据,就轻声说了起来:
“根据上一年末的数据,也就是2004年年末的数据,魔都的常住人口为1742万,小数点后面的我们就不做过多计较,当然,这个数据统计也有误差,正负在1万左右。”
“去年,整个市的出生人口大约是10万左右。”
“这1742万人里面,抛开无法工作的未成年人,以及老人。”
“中间的壮劳力,大约是1100多万人。”
“而魔都的建成区面积,是781.04平方公里。”
“折合下来,每平方公里需要解决1.4万壮劳力的就业问题。”
“扣除掉那些无法使用的地方,进行加权修正,这个数据应该在每平方公里2.5万人左右。”
“林总拿到的这1万亩土地,折合约6.67平方公里,算下来,那就是16.675万人。”
“林总干的是大事,都是为国为民的好事,而且赚的都是国际上的钱。”
“所以,我在进行计算的时候,帮林总进行了加权修正,我觉得这1万亩土地,解决20万人的就业,不是问题。”
武开山说完话,就将自己面前的笔记本轻轻旋转,将正面对准林语,然后轻轻一推,将笔记本推到林语面前。
看着对方推过来的数据,林语没分半点目光,只是轻轻摇头:
“其实,如果只是单纯拉就业率,我可以解决40万人的就业。”
“甚至是50万人,很轻松,对我来说非常非常轻松。”
“但对魔都而言,那可能不是你们想看到的局面。”
可以解决50万人的就业,这一句话,直接吓到了沈建军。
他知道林语很强,要不然魔都也不会费尽心机,想要把他拉过来。
可50万这个数字,实在是有些太恐怖了。
要知道,西部地区某些县,整个县也就几万,十几万人。
就这,还得算上老幼妇孺。
可是出来工作的,都是壮劳力。
50万个人后面,或许是50万个家庭,或许是25万个家庭。
再往后推,那就是百万人!
如果……
刚想到这里,沈建军猛地断住了心中的思绪,因为他突然想起林语刚刚说的话。
他需要搞清楚魔都的发展方向!
是走劳动密集型企业城市,还是高新科技和金融两条腿走路的城市!
这还用想吗?
这必然不用想!
只要是个人,都会选择走高新科技和金融融合的这条路。
所以……
50万人就业这是一个坑!
心中有了答案,沈建军第1个醒悟过来,一双眼睛灼灼的看着林语:
“林总,你刚才说的两个方向,有具体的例子吗?”
林语身体微微后倾,双手抱在胸前,笑盈盈地说道:
“如果只是解决就业,很简单,我给你们多弄几个纺织厂,电子厂,工资开低一点,但是搞稳定一点。”
“生产出来的商品就往欧美还有非洲卖,到处卖。”
“我们不缺销售网络,解决50万人就业轻轻松松。”
“代价就是10年,20年之后,这1万亩土地上,是技术落后的纺织厂和电子厂。”
“走高新科技的路线,我们建设的厂房会是以自动化和半自动化流水线为主的厂房。”
“需要的人少一点,但是要求会更高,工资也会更高。”
“但我们可以从全世界赚取更高额的利润。”
“这些利润足够我们进行产业升级,在5年,10年,20年后,升级后的产业,将会展现他们真正的形态。”
“依靠各种专利技术,依靠自身的垄断条件,在全世界进行收割。”
“而且,污染没那么重。”
“所以选择走哪一条路,你们自己看着办。”
对面,沈建军低头想了一会儿,又扭头看向左边的人,那是科技局的局长。
他没有说话,但他的那双眼睛,已经把他想说的话全都说了出来。
科技局局长低着头,思虑许久,才重新抬起头,一双看惯人世的眼睛里,透露出一抹坚定:
“不能走劳动密集型!”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走高新科技路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全国形成虹吸效应。”
“把全国的人,还有全国的资金都吸过来,如果只是普通的劳动密集型,做不到这一点。”
“如果做得好,我们还能虹吸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