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迹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匿迹书库 > 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 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英代理人

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英代理人

  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英代理人 (第1/2页)
  
  第185章 大英代理人
  
  来港岛发展,李长河并不只是说说,他是认真的思考过的。
  
  从白银期货开始狂飙起来的时候,李长河就在考虑接下来的发展了。
  
  其实八十年代对李长河这样的重生人士来说,不算特别友好,比不上九十年代。
  
  因为改开的前十年,从79年往后这十年,是大学生和文学的黄金盛世。
  
  大学生赶上了国家改开,加上干部年轻化的使用标准,这十年里能得到快速提拔,是职场上升的黄金时期,可惜李长河不打算从政。
  
  而文学还是那句话,是文学盛世,但是对李长河来说,这个盛世太小了。
  
  塑造个人的金身是不错的,但是对于整个国家而言,没什么意义。
  
  而经济方面,就是李长河觉得不友好的地方。
  
  虽然改开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但是在整个方向上,上层也是在不停的摸索。
  
  最重要的是,前期十多年的经济改革,几乎都是以国企改革为主。
  
  当然,这时候国家也没有私企,还没有提出私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是李长河面临的尴尬的地方,想在经济方面有所发挥,私有经济不允许。
  
  八十年代的成功的商人,基本上都是在改革中进行投机和后来的国企改制上面发家的。
  
  这种事情李长河并不想去做,毕竟他搞经济又不是单纯为了钱。
  
  而国企政策方向,他又很难用前世的经验去引导。
  
  因为整个国家的决策不会因为你一人之言去做尝试。
  
  说白了,他表现得再天才,也只是个年轻人而已,就算写出了准确的方向,有几个会信和认可的?
  
  再说,每一个政策的落地牵扯到太多人的利益,不是你说的准就一定对,有些事情,对的答案不一定是最优的答案。
  
  况且改开的前十年,国家整体都在以引进技术和设备为主,为各种产业做基础布局,相当于盖房子打地基。
  
  也因此这十年,李长河如果想有所发展,从想在房子内部做改动是很难的。
  
  最好的方向,还是从外部,比如说多搞钱,买更好的材料打更深的地基。
  
  再比如说从外部搞技术,例如借着大英私有化的机会,搞到汽车技术,然后再转入国内进行“合资”转移。
  
  所以这十年,李长河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一只下金蛋的鸡,但是这只鸡并不适合放在大陆,因为保不齐有人会杀鸡取卵。
  
  而抛开大陆,港岛就是最合适的地方,是这十年过渡的最佳中转站。
  
  一方面可以优先投资大陆,另一方面,自由港的设定,也让他的资金可以在全世界流通,赚取利润。
  
  然后等到九十年代,个人经济放开之后,李长河再全力进军国内。
  
  李长河自始至终,都明白他的未来重心一定会在大陆。
  
  因为他很清楚,真正的巨无霸企业,只有在中美这样体量的国家才会出现。
  
  日韩港岛西欧这些地方,哪怕做成垄断,其实体量也就那样。
  
  地域和国家体量限制了企业的规模,这从后世中美两家企业的估值上就能看的出来。
  
  而听道李长河的话之后,包钰刚有些诧异,也有些惊喜。
  
  他本来还想着对李长河要费一些口舌劝解,但是没想到李长河竟然也有这样的想法。
  
  “看来你心中早有腹案,我就知道,像伱这样的天才,必然是走一步看三步的主。”
  
  “既然你要跟我开诚布公,那你就说吧,你想做什么?”
  
  包钰刚此刻脸上收起了笑容,认真的冲着李长河问道。
  
  李长河见状,则是看向了包钰刚。
  
  “包先生,我想问一下,你接下来,敢对英资企业继续下手吗?”
  
  “嗯?你想对英资企业继续下手?哪家?”
  
  包钰刚有些诧异。
  
  同时心里也感慨,果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如今在港岛,敢对英资出手的只有一个李加诚,这人的胆子是真的大。
  
  而他包钰刚,只能算半个。
  
  因为他属于被动对九龙仓出手,在布局上,跟李加诚比是差了一筹的。
  
  而现在,李长河要当第二个嘛?
  
  李长河则是笑而不语,他在等着包钰刚的回答。
  
  别看包钰刚吃下了九龙仓,未来又吃下了会德丰,拿下了小半个怡和洋行和一整个四大洋行之一的会德丰集团。
  
  但是李长河很清楚,这两场针对大英资本的收购,都不是包钰刚主动地。
  
  九龙仓的战火是李加诚引爆的,然后胃口太小,吞不下九龙仓,无奈之下转给了包钰刚。
  
  而会德丰集团其实也是。
  
  会德丰集团的两大股东闹了矛盾,其中的大股东本来想把会德丰卖给李加诚,但是李加诚那时候刚消化了和记黄埔,根本无力吃下会德丰。
  
  于是再度借花献佛,将收购会德丰的机遇转手让给了包钰刚,也算是还了和记黄埔这个人情。
  
  所以从商业上来说,不管是九龙仓还是会德丰,包钰刚都是“被迫”接盘,没有主动对大英资本下手。
  
  原因就在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算是英资在华的第二位代理人。
  
  这种所谓的大英代理人是李长河自己定义的,他前世在查资料的时候看了一部分港岛的资料,觉得有三位华人能作为港岛华人富豪的代表。
  
  这三个人的幕后,其实都跟大英资本密切相关,这些华人富豪的幕后,都有大英的推手。
  
  第一代代理人,其实就是何东,何东依托怡和洋行,慢慢的得到了大英的支持,成为本世纪二十到四十年代华人在港岛成功的代表。
  
  第二代代理人,其实就是包钰刚,不过包钰刚的幕后,不再是洋行,而是换成了汇丰银行。
  
  在汇丰银行的支持下,包钰刚成为了六十到八十年代大英资本的代表,同时也站在了华人富豪的顶端。
  
  而第三位,其实也是汇丰银行推出的,那就是李加诚。
  
  李加诚的崛起,具备偶然性,与其说他是第三代,李长河更认为,他是取代了包钰刚。
  
  而包钰刚被取代的原因,大概率就在于从79年到84年,在国家改开和港岛问题的利益上,包钰刚做出了偏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